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
除按甲状腺手术常规准备外,应摄颈、胸部X线正侧位平片或CT,明确甲状腺下极的位置以及气管、心肺情况。
麻醉和体位:
常规颈丛麻醉,如胸骨后腺体部分甚大,或术前已有呼吸困难,则采取气管内麻醉。患者取平卧位,肩下垫布枕,头部适度后仰以不引起呼吸不畅为宜。
手术步骤:
作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切口要比较宽大;
在游离甲状腺时,先断上极和中静脉,继之离断峡部,使腺体上半部松动,然后靠近甲状腺下极处缝扎一条支持线,轻轻向上、向外牵拉,有助于甲状腺下极胸骨后部分的游离显露。操作要轻柔,甲状腺的血管应在靠近腺体处结扎切断,并推开腺体外层被膜行囊内分离推进,将下极游离出一部分后可再缝扎一条支持线,向上、向外牵拉,继续游离;
如此反复操作即可将下极胸骨后腺体游离至颈部切口,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操作步骤将其切除;
最后经颈部切口放置空心引流或细负压引流管至胸骨后及颈部残腔内,再缝合切口各层。
手术要点、技巧和细节:
经颈部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做领式切口,但位置应略低,切口要比较宽大。有时为清楚地显露巨大的甲状腺肿,可将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部分切开,有利于扩大术野,便于操作。如甲状腺肿呈囊性,可先穿刺抽吸囊内液体,缩小其体积,以便由颈部取出。
要高度重视甲状腺支持线的使用,并始终严格遵循囊内切除原则:
经颈路行胸骨后甲状腺肿切除过程中,支持线的使用以及囊内切除原则对手术成功的帮助意义十分重大。遇甲状腺下极的胸骨后,当部分难于一次顺利提出时,可用7号丝线缝扎在大块腺体上,一边牵引支持线将腺体向上、向外侧提起,一边利用对抗力做逆向钝锐性分离,逐步游离松解腺体周围组织并结扎切断进入腺体的血管,之后推开腺体外层被膜增加腺体活动度,且囊内分离切除可以妥善保护喉返神经,当分离进展0.6~0.8cm时,于推进点处再缝支持线,继续向支持线以远分离,一步一步地用第2、第3根……7号丝线缝扎低位的腺体组织并缓缓地提起。支持线反复换位,分离循序渐进,直至将胸骨后腺体部分完全提离显露出来。如有仍未能从胸骨后提出的小部分腺体,可用手指细心地伸入胸骨后甲状腺外层和内层被膜的分离平面,在下极处做钝性分离,即可将下极完全抬出来。
需注意在游离胸骨后腺体时,动作要轻柔,操作不可粗暴,否则可损伤喉返神经或撕裂颈根部的静脉干引起空气栓塞。所有下行的静脉均应逐一结扎切断。尤其在游离甲状腺下极后面及侧面时,应警惕,切勿损伤无名静脉及胸膜。
手术过程中应始终严格遵循囊内切除的原则,以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牵引胸骨后部的甲状腺时,如病人有呼吸困难,应暂缓强行牵拉组织,再做数次由浅入深细致地分离以减少机械性刺激所致的气管受压,而后缓慢地将腺体完全提至颈部切口、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
颈部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技术关键在于:反复缝支持线牵引、逐步游离松解周围组织并结扎切断进入腺体的血管、细致推开腺体外层被膜,循序渐进地增加腺体活动度、最终采用囊内逐步娩出方式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